军营观察丨分类分层做好教育“加减法”
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18:36:48 来源: sp20240604

第22批赴黎维和医疗分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,官兵重温入党誓词。胡慧琦 摄

合理“做加法”,提高教育针对性

“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,我宣誓……”新兵营训练场,嘹亮的誓言响彻长空,新兵们军姿笔挺、目光坚毅。

不同以往的是,参加此次仪式的不仅有军容严整、精神抖擞的新兵,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部分新兵亲属,他们将与新兵共同见证这个光荣时刻。

“家人亲眼见证我从一名地方青年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,我一定会牢记在军旗下的誓言,苦练本领,建功军营!”看着父亲亲手为自己戴上军衔,新兵陈昊难掩激动之情。陈昊的父亲是一名现役军人,父子俩互敬军礼的那一刻,传承也在无声进行着。

“让家长见证新兵的成长、分享荣光,更能激发新兵扎根军营、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”该新兵营领导告诉记者,这是他们联合家庭共育,帮助新兵迈好第一步,系好“第一粒扣子”的一次探索。

管中窥豹,一叶知秋。家人入营为新兵授衔,是桂林联勤保障中心针对不同类别人员,探索分层分类施教增加教育精准度的一个缩影。

“‘加’是由‘力’和‘口’两字组成。思想教育如何提升效果,做好‘加法’很重要。”该中心政治工作部领导告诉记者,针对中心部队单位类型多样、人员类别多元、思想差异较大的实际,他们研究确立“聚焦主题抓主线、盯着短板立样板、细化规定促规范”的思路,着重从压实抓教责任、增强施教力量、探索教育课题等方面做加法。

翻开该中心教育实践活动方案,几份材料引起记者注意——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及创新课题探索任务分工、深化“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特点依法抓教施教”创新课题任务分工……

3月底前形成初步思路构想、标定预期成果图,6月底前形成初步探索成果,9月底前组织集体办公和集中会商,11月底前形成可参照、可复制的模板案例,总结一批经验做法……一个个“时间后墙”清晰明确。

该中心还注重从政治教育的供给侧发力,常态组织军官理论轮训、政治教员集训比武,并规范18种常用教育实施方法的组织流程,形成基层拿来就能用、照着就会做的教育方法操作指南,进一步规范壮大施教队伍。

施教者协力担当,受教者解压减负

周四下午,连队的集中授课时间。某仓库警卫勤务连官兵围坐一堂,观看完3个教育短视频后,一级军士长邢海军结合从军30载数次面对挫折的经历,分享心得体会。

半个小时的授课,官兵们和邢海军频繁互动,交锋思想,正确面对挫折的思想认识悄然根植于心。看着热烈讨论的官兵,该连兰指导员若有所思。曾几何时,提起思想政治教育,官兵有不少“槽点”——

“出差、休假回来就有一堆笔记要补”“笔记记了好几本,真正记得住的课却没几堂”……

“以往上级‘刚性’教育内容多,时间和精力上捉襟见肘。有时,一周内集中教育好多次,甚至来不及认真备课,授课效果可想而知。”兰指导员曾经对此挺苦恼。

为改变部分单位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,重页数轻效果的现象,该中心党委在调研后,组织专项议教,决定砍去以往教育中冗余的“花架子”,制订中心教育实施规范,明确提高课堂灌输质量、搞好片区教育协作、教育任务有机融合等措施,施教者协力担当,受教者解压减负,切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。

他们在逐条逐项梳理教育内容、科学统筹、规范组教的基础上,依托强军网共享优质教案,还进一步健全完善12个教育协作区,商定协作内容,制定协作计划,搞好协作分工,实现了教案分头拟、教员轮流讲、成果一起用。

“教育协作区的设立,便于教员之间相互协作,有效提升了教育质效。”该中心政治工作部领导说,协作区内的每堂课都要经过授课人备课、协作区集体修改、负责人把关、机关和领导审核,教案质量显著提高,一批精品课脱颖而出。

作为听课人,某部中士王传丰感触颇深:“每名施教者的知识储备、专业背景、生活阅历都不同,这种优势互补、交叉授课模式,让我们对每堂教育课都充满期待。”

官兵“唱主角”,从“听众”变为“播火者”

某保障团刘指导员发现,战士余芷静这半年来的变化尤其明显。刚分到话务连时,余芷静专业学得比较慢,一直想着两年服役期满退伍。在刘指导员的鼓励下,去年她参加了单位的情景教育课创演。

阅读剧本过程中,余芷静被战友林杜的逆袭之路打动,她说:“就像剧本名字《平凡的战士英雄的梦》一样,想要成为英雄,就要有一颗敢拼的心,平凡不是平庸。”

从那之后,余芷静不仅训练刻苦,而且积极参与连队各项事务。去年底,余芷静主动申请留队,现在她不仅担任副班长,还被评为“四有”优秀士兵,成为预备党员。

一次情景教育课能有这么大威力?面对疑问,刘指导员反问记者一个问题,“2+3=5,1+4=5,两组数字的和同样都是5,为什么2×3=6,1×4=4呢?”

“这就好比5个人,如果1乘4代表的是1个人的想法分享给其余4个人,结果可能最多是4个想法;但2乘3就是2个人的想法分享给3个人,那结果就可能是6个想法。”刘指导员继续说道,情景教育课,创演过程就是人人参与、人人思考、人人施教的过程,官兵在这过程中焕发出来的教育力量是无穷大的。

当官兵的潜能得到挖掘,教育的活力动力自然也会被激发,教育势能就能得到充分释放,形成人人参与教育、人人接受教育的生动局面。

2022年,该中心组织首届“南部联勤尖兵”颁奖仪式,来自油料、卫勤、军械、运投、通信等领域的10名尖兵典型瞬间“走红”。

“典型的事迹让我深受震撼,我感受到了身为新时代联勤官兵的使命与荣光。”看着典型们的事迹短片,某汽车团军官刘佳伟难掩激动之情。去年在上级比武竞赛中,他一举荣获参谋人员第一名和总评第一名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双料冠军”,当选第二届“南部联勤尖兵”。

这是一场双向奔赴。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熏陶,又在扎根岗位、建功联勤的强军实践中不断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和资源。

该中心政治工作部领导告诉记者,为进一步拓展教育渠道,他们依托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联动组织讲党史话军魂、主题作品征集、文艺汇演等活动。随着教育资源不断丰富,教育手段创新拓展,官兵们参加教育的积极性水涨船高,越来越多基层官兵走向舞台中央,站到聚光灯下,从曾经的“听众”变成“播火者”。

效果怎么样,实践来检验

“强塞硬灌已不适合新时代官兵的‘口味’。”该中心政治工作部领导一针见血指出,造成基层教育困局的原因,是分层分类精准施教理念的缺乏。

该中心推行“滴灌式”教育模式,“减”的是冗杂的内容、教条的抄写、老套的手段和官兵的额外负担,“加”的是科学组教、合理施教的创新方法和官兵的认同感;制定《教育检验实施细则》,明确教育检验过程中不单纯考察官兵的背记情况,不简单把开会发文、记录笔记、撰写体会等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依据。

一次任务,风雨欲来,联演联训难度骤然上升。狂风中,一场简短的战前动员在一线展开。“英雄汽车连没有熊的兵,狂风暴雨吓不退我们,无论刀山火海,我们都要锻造打不垮、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,坚决完成保障任务!”某团运输连指挥员激情动员,队列里的官兵听得心潮澎湃,大家齐心协力,最终提前到达演习地域。

比武竞赛勇夺桂冠,演习演训保障有力……当这群汽车兵不断刷新“联勤保障速度”,人们更加好奇铁骑部队身上的胜战密码。

中心联合工作组到该团检验教育质效,通过看主官抓建思路、看官兵精神风貌、看任务完成情况、问理论常识和理解的“三看一问”考评模式,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质效,该团多项指标获得高分。

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教育效果怎么样,要由实战说了算。”该中心政治工作部领导说道,当实践成为检验标准,思想政治教育的靶标更加聚焦,效果更加明显。

教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唯有因时而变、应势施教,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,让教育鲜活起来、务实起来,更好地服务备战打仗。(秦文超 赖瑜鸿 林铎)

(责编:陈羽、刘圆圆)